提到五🛥、六十年代的海院國樂隊,在當時海運學院乃至大連市可謂小有名氣,在全院師生員工中聲望很高。其活動不僅豐富了全院師生的文化藝術生活🧑🏼🌾,也提高了他們對國樂藝術的修養和欣賞能力🦑。而且在全院文藝匯演中屢創佳債;連續幾次參加大連市區級和市級演出比賽,均獲得了好的名次🛩;在全市大專院校文藝匯演中,更是出類拔萃,演出效果尤為突出。這些成績都為當年的海運學院爭得了名望和榮譽。
下面僅憑本人記起的有關當年國樂隊的主要情況分三部分予以回顧👳🏼♂️。
隊伍強壯
海院國樂隊正式成立是在1956年末,因為當時的海運學院隨著“五六大軍”的考入👳♀️,學生人數由六百多人上升至一千多人🤙🏼🀄️,總數倍增翻番,不僅在學習上精英薈萃👩🏼💼,使海院的學習氣氛大大增加🫕👨🏻🍼,學習氛圍濃厚👶🏻,而且各種優秀人才濟濟🫣,許多體育尖子和文藝骨幹湧入海院。團委和學生會為了發揮他們的才藝和特長,活躍學生的課外業余生活🏊🏻,號召開展社團活動,組建各種類型的課外活動小組。於是海院籃球、遊泳📌、田徑和長跑等體育隊相繼成立🕘🟫,每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與此同時,各種文藝隊也隨之組建,有合唱隊、舞蹈隊🙍🏻、管弦樂隊和口琴隊等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娛樂活動🚴🏿♀️,海院國樂隊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誕生的。主要由當時的54級💳、55級和56級愛好國樂藝術並有一定國樂基礎的同學組成的一個群眾性藝術團體👨❤️👨,目的在於進一步學習國樂藝術,活躍全院的業余文化藝術生活和參加一些伴奏及演出活動🔫。開始時全隊人數不多🧎🏻♂️➡️,僅有二、三十人🤼♀️,由隊長李鼎藩(55級)和葉秋林(56級)帶領,每周下午組織全隊一到兩次的練習,李鼎藩還兼任教練和指揮。主要演練廣東音樂⚰️,像《彩雲追月》、《娛樂升平》👕、《平湖秋月》和《步步高》等,也練習一些國樂名曲🏋🏻🏥,有《良宵》👃🏼、《旱天雷》、《花好月圓》和《二泉映月》等。後來就為全院每周一次的舞會伴奏,國樂的琴聲和諧悠雅,給舞會氣氛增光添彩,得到了參加舞會的廣大教職員工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還給舞蹈隊跳舞進行伴奏🤾♀️,也取得良好的效果🧑🏼✈️。接著又在幾次全院文藝匯演中,國樂隊均獲頭獎。於是海院國樂隊在全院師生員工中名聲大震👮🏼♀️,只要有國樂隊參加演出🧇,整個演出會場--大飯廳(當時還沒有禮堂和俱樂部)就擠滿了人,座無虛席。演出結束後,掌聲雷鳴,歡呼聲不斷,多次謝幕不止🤏,非要再演奏一首新曲不可。悅耳的琴聲和樂聲,極大愉悅和鼓舞了全院的師生員工,愛好國樂藝術的同學因此也逐年大增🧒,紛紛爭取報考國樂隊。每當空閑時間☯️,幾乎在一、二🪤、三宿舍和後山教工宿舍都會聽到國樂練習的琴聲。
為了進一步提高海運學院的文化藝術水平,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更充分發揮各文藝隊和課外活動小組的作用,在院團委會和學生會等多位領導的倡議和支持下,把文藝骨幹隊伍集中起來,成立了“海院歌舞團”🦥🥷🏼。
海院歌舞團是一個更大型的群眾文藝團體,包括有合唱隊、舞蹈隊、口琴隊🤦🏿♂️、軍樂隊🌪、管弦樂隊和稍有名氣的國樂隊等六個隊組成👊🏿。團長為白尚誌👨🏽🦳,副團長是王寶林(女☀️,56級)和廖柏年(56級)🌿。海院歌舞團的成立,標誌著當時海運學院的文化藝術生活已經到了一個巔峰和鼎盛時期。在團長們的帶領和兄弟隊的影響下🐏,海院國樂隊此時幹勁倍增,不甘落後。擺在國樂隊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領導🫑、擴充隊伍👩🏽🚒、增添樂器和強化訓練🏊。由於原隊長被調出任教,國樂隊重新推選我和趙吉祥(均為56級)為新一屆隊長。我們又從近百名報名的同學中,選拔了幾十名新隊員。此時的海院國樂隊包括老隊員在內已達五、六十人之多,可謂兵強馬壯了。在此我不能不提到一批曾為海院國樂隊做出貢獻並立下汗馬功勞的隊員們♏️,他們是(現附能收集到部分當年國樂隊員照片)🙌🏿:54級同學🫎,演奏二胡的熊夢祺。55級同學,首任隊長兼指揮的李鼎藩🙋♀️🏋🏽♀️、拉奏板胡和高音胡的朱錦耀🏃🏻♂️🩳、拉二胡的魏爾鈺和徐懋修、拉中低音胡的嚴立、打擊樂手王春友、演奏揚琴的兩名女同學隋克立和吳金蟾等🩸。還有一批56級同學,主要有拉二胡的黃寶篆、王汝佩🕠、黃自儒等二十余人,還有彈琵琶和吹笛子的俞融🖕🏼、拉中低音胡和吹簫的勵瑞(已故)🥧、演奏大中阮和秦琴的李誌棠👈🏻、吹奏笛子的梁繼昌🚣🏼♂️、彈三弦也是首任隊長的葉秋林以及被稱之為打擊樂多面手和拉大胡的趙吉祥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總
之他們的琴藝高超,一專多能,演奏水平也相當不錯。在院黨委👨🏻🦯、團委和學生會的大力支持下✔️,又為我們國樂隊購置了一批新的樂器,海院國樂隊的裝備更加齊全了🔨,包括有絲竹樂器、彈撥樂器、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等,可以說吹👩🏽🚀、打、彈、拉樂器已經應有盡有🚃。以上所有這一切都為以後的訓練和高水平的演出奠定了有力基礎。
訓練刻苦
正值此時🙆🏻,全國上下掀起了“迎國慶👩🏽🦳,向十年大慶獻厚禮”的熱潮👩🏽🦱,海運學院當然也不例外,苦幹巧幹,開展了各項有益活動💇🏽♀️。歌舞團組織全團各隊積極地投入到緊張的排練之中🫵🏽,我們國樂隊經院領導批準利用全院停課大搞活動期間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強化“封閉訓練”,吃住在教學樓二樓中廳和教室裏,睡的是長條椅子🚘,全天加班演練♈️,晚上也不休息,“123”教室🧞、科東室🎊、科西室和教學樓平臺就是我們演練的場地🧘♂️。
在短短的一個月強化訓練中,我們不僅重溫了過去的老曲,而且還掌握了像《苗族舞曲》、《花兒與少年》、《山澗鈴響馬幫來》和《趕路》等大型國樂合奏新的曲目🙅🏻🏅。更值得一提的是還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首國樂協奏曲--《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此曲完全是為了配合當時的國內形勢而創作,因為國內各大報紙均發表了為了挽救六十一個階級兄弟生動而感人的英雄事跡。聘請原隊長李鼎藩執筆編寫🦸,國樂隊集體創作演練👨🏽⚕️。整曲主要宣揚全國人民同心同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舍身忘己救人的動人場面。樂曲生動熱烈,可歌可泣👩🏻🍼,弘揚了大無畏的民族精神🎼,感人至深。再說說《趕路》這首國樂名曲的排練簡況🤱🏻,此曲由國樂名家作曲🧗🏿♀️,主要描寫喜獲豐收的山區農民沿著鄉村大道🥼,成群結隊的坐著馬車有說有笑奔赴縣城交送公糧急忙趕路的場景🏤。車馬奔騰🤸,人歡馬叫♣️,喜氣洋洋,這種急促、熱鬧😞🪠、歡快而又不失喜悅悠雅的氣氛和場面,要通過國樂演奏形式完全充分地呈現出來,展示在觀眾面前,確實不是件易事。當時大家不怕困難,全身心地投入,細細品味,精準演練,不放過一絲一毫的情節,終於比較完美地完成了任務。這裏特別要提到的是當時擔任領奏拉高音板胡的朱錦耀🎺,他為了吃透曲目內容,把握細節,在兩根由鋼絲組成的很細的弦上,多次反復地演練,幾天下來手指都磨破了,貼上膠布仍然堅持再練🧝🏻,直到滿意為止🧔🏽♀️;樂隊指揮李鼎藩更是辛苦🏊🏼♀️,每練一遍就累得汗流浹背🤜🏿,也不肯休息⛪️;其他隊員同樣也吃了不少苦頭。為了讓演出效果更逼真,能突顯出馬匹奔跑的場面和音響效果,我和趙吉祥幾經周折終於在市郊一家大車店借到了一串“馬鈴”☂️,把它作為樂隊中新的“打擊樂”參與其中,一試效果確實很好。串串馬鈴聲一響,與清脆悠揚的國樂琴聲交融在一起,奔騰的馬車隊伍有聲有色非常逼真的顯現出來💏,猶如身臨其境👨🏿🦱,確實像“揚鞭催馬運糧忙”的場景,演出效果極佳👩🏽🔧。這也是國樂隊又一次創新的舉措。
匯演成功
1959年國慶之前,大型文藝匯報演出和文藝匯演比賽已經開始。首先是海院歌舞團組織全團各隊在大飯廳向全院師生員工分兩次匯報演出,並進行評比🈷️。一次為學生專場,第二次為教工專場。各兄弟隊的節目均很精彩🌧,演出效果也不錯,幾乎都取得了較好的名次。我們國樂隊演奏了前面提到的幾首名曲和自創曲,演出中和演出結束,掌聲和歡呼聲不斷,結果獲得頭獎和優秀表演獎,再次贏得全院師生員工的認可和好評。緊接著就分別要在大連工學院禮堂、市群眾藝術劇場(已拆除)和市人民文化俱樂部參加全市大專院校、區級和市級各工礦企業單位的大型文藝匯演比賽。這是三場規格更高的演出活動🧘♂️,事先早已知曉的團委、學生會和歌舞團也都非常重視🧑🏿🚀➞,因為除了我們國樂隊要參賽之外🤸♀️,還有歌舞團所屬的合唱隊🆗、舞蹈隊和口琴隊等兄弟隊也要同臺參加比賽🌃,所以他們深感壓力大🚄,難度大,各隊想要取得好的名次💠🐶,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於是就召開了全團所有演職人員參加的賽前動員大會,團委書記👿、學生會主席和團長們都做了鼓舞人心的動員講話,幫助大家分析了形勢🧏,對比了實力,要求大家一定要放下包袱🚣🏻♂️,充滿信心,認真對待,精心演練,爭取好的成績➞,為海院再次爭光👉🏼🛏。我們國樂隊信心倍增,反復排練,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細節,精益求精🤰🏼,一定要在演奏水平上超過各單位的兄弟隊,並獲得好的名次👳🏻♂️。與此同時🤶🏽,我們還充分做好了賽前的一切準備,包括服裝配置、道具安放、隊型排列✊、琴弦定音和樂器擺位等,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策劃,每個隊員都做到心中有數👌🏽,各負其責。一定要先從外觀👩🦳、外貌和整體形象上震住觀眾和評委們🐨,來個先聲奪人、一看驚人。事實也的確如此,等到正式演出開始時♝,國樂隊一出場,大幕剛一拉開,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身穿整齊劃一的水兵校服,裝扮著排列有序的演出隊伍⚗️;手持各式各樣的民族樂器,襯托起精神抖擻的國樂隊員。看到這一非凡的強勢陣容📣,臺下觀眾和評委們就不約而同🦦、情不自禁的報以熱烈的掌聲。等到《趕路》和《花兒與少年》等幾首名曲演奏完畢,觀眾更是贊嘆不已,深深被樂曲感動,掌聲和歡呼聲雷動👊🏿,樂隊指揮幾次敬禮謝幕不止。再看看兄弟隊和其他單位的演出情況,也都精彩紛呈。當時我們全隊都深深體會到真是高手如雲🚁,參賽節目好戲連臺,競爭十分激烈。盡管如此6️⃣,經過評委會評審之後,我們國樂隊還是憑借純熟的演奏和精湛的技藝,力壓群雄🪔,不負眾望📥,取得良好的演出成果💇🏽♂️。在大專院校賽場,國樂隊獲得了一等獎和優秀創作獎;在區級和市級賽場均獲得二等獎😘。分別為我們國樂隊頒發了相應的錦旗和獎狀(這些獎品全都交到當時的團委和學生會文娛部展示、收藏)。至此海院國樂隊的影響再次擴大到了全院和全市☁️。國樂隊的成功和取得一定的業績,主要來源於全體隊員們的勤奮努力,刻苦訓練和團結一致的戰鬥精神;更與當時的海院各級領導和廣大師生員工高度重視、嚴格要求、大力支持☃️、相互關心、相互配合分不開。
進入六十年代以後🛥,由於54級、55級和56級同學都先後畢業,一些老隊員也被抽出任教,新的海院國樂隊在59級同學許炳震、張山等人的帶領下,又擴充一批60級和61級同學作為新的國樂隊成員,開始了新的征程,再創新的輝煌🚻。
五十多年過去了,回顧當年的海院國樂隊,從組建、成長🔦、壯大🫄🏿、發展到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以及全體隊員們為此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和無私奉獻,這一切確實值得深切的回憶和思念👋🏼,更值得由衷的稱頌和贊譽。
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往事1️⃣,特別是海院國樂隊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一景一幕所構成的流金歲月,盡管還記憶猶新,歷歷在目,但僅憑個人回憶🚈,難免有不準和疏漏之處👩🏻🎨,懇請知情者指正和補充📦☂️。只望書此回憶錄能引起大家對往事的美好回顧和共鳴🧺,果真如此,則深感欣慰👩🏿🚒。
袁善和:1956年考入大連海運學院輪機系船舶動力裝置專業🤹🏽😷。1960年被抽調,先後在物理教研室🦸🏽👨🏻🏫、無線電系⚂、電子工程學院和航海學院任教🦬。曾任通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